“同课异构”开新花 “魅力课堂”结香果——记18-19-1小学部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
2018-09-18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在这秋高气爽 、阳光灿的日子里,增城碧桂园学校数学组的教研活动已不知不觉开展了两周。
第一周周三,秋光正好。学科带头人党亮主任和伍知情老师带头在组内进行了以“七说说课”为形式的集体备课。党主任的《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伍老师的《积的近似数》,都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阐述。两位老师精彩地说课过程,令听课老师称赞不已。听完,大家沉思、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流程,为下周的教研活动“观课、评课”做好了预热。
第二周周三,阳光依旧。二、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以本校独创的“四同一异”(同题、同备、同听、同研,找出差异)的课堂形式进行了第一轮教研课的展示。李校长以及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观课。
果不其然,老师的充足准备,让课堂效果不同凡响。二十分钟左右,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微课资源完成了自学,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剩余二十分钟,同学们一鼓作气,完成了老师准备好的当堂评测练习。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收集起来,然后在班级内集体讨论,进一步完成了对知识的内化。
下午,李校长参与了评课。首先他高度的肯定这种课堂模式的高效性,同时,对于不足方面,李校长也是直言不讳,一语中的:“不管什么模式的教学,都要抓住数学的本质。不光要教给学生‘然’,还要教给学生‘所以然’。”听罢,老师们如梦初醒,豁然开朗。他们对于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少了一份迷茫,多了一份坚定。
九月,携着秋的成熟、含着秋的向往。在这个季节,数学组已经品尝到自己亲手浇灌出来的果实,香甜可口。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新模式下的“魅力课堂” 这棵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会更加香气四溢,鲜美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