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第三周国旗下讲话稿(4-9年级)

2019-03-0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博雅少年”——健康生活,请先看一段视频。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当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我认为是健康,健康虽说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你就会失去一切。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健康和财富就像“1”和“0”的关系,而生活就像一串数字,没有这个“1”,有再多的“0”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所有人拥有一个精彩人生的前提。只有踏上健康这块牢固的基石,我们才能触及我们的梦想,有机会达成我们的理想。

那么,健康的定义是什么呢?国家卫生部于2008年1月4日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它是全世界第一份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公民健康素养的官方公告。健康素养就是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是否健康有以下三种界定:

1.生理健康: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压力。

3.道德健康: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是有科学依据的。巴西著名医学家马丁斯研究发现,贪污受贿的人因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态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相反,品行善良,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胸坦荡,则会心理平衡,有助于身心健康。

作为学生,相信很多同学都深有感触——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效率是密不可分的。作息时间安排得体,则学习效率必然提高。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打瞌睡、开小差,课堂学习得不到保障,而为了补回课上漏掉的知识点,他们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得不偿失。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我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午休时间休息,保证下午听课、自修课、晚自习的效率,以保证晚上有一个充足的睡眠。所以说,学习的关键在于同学们能否养成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生活习惯,只有生活作息规律了,健康自然就伴随你左右。

除了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适当的锻炼,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拥有健康身体的一大条件。有的同学喜欢吃油炸食品,渴了喝碳酸饮料。看似微不足道的不良饮食习惯,其实在一点点地吞噬着我们健康的身体。垃圾食品吃多了,必然会造成营养摄入过剩。虽然学校食堂口味不如其他的洋快餐那么诱人,但这些都是经过食堂师傅精心搭配的,能保证一餐所需摄入的营养物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然,对我们学生来说,身体也是好成绩的本钱。毛主席曾说过,“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希望同学们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