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审辩思维——2019-2020-2第十四周国旗下讲话(1-3年级)
2020-05-27
科学精神,审辩思维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博学雅正少年”——科学精神,审辩思维。
科学精神,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疫情期间最常听到“阴谋论”和“特效药”这两类谣言,这些谣言正是以人们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炮制的。在人群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为了不被错误的信息或谣言误导,我们需要冷静的去思考,甄别信息。为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审辩式思维。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独有偶,苏格拉底也提出“未经审思的生活不值得过”。他们都强调了审辩式思维的重要性。
什么是审辩式思维?审辩性思维正是为了超越对事情非黑即白一分为二的简化,其目的不是驳倒什么、否定什么。其实质是提倡“保持怀疑”的科学精神,能博采众长不同的观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检测、补充、融合、修正、升级既有观点。
我们该如何培养审辩式思维呢?首先要学会提问。夏天来了,大家都觉得非常热,家里都装了空调,可为什么工人师傅都把空调机挂在屋子的上面而不是下面呢?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因为空气经过制冷后,冷空气向下移动,热空气就来补充冷空气的位置,并形成了冷热交换,这样就形成了循环,慢慢地我们的房间就变凉快了。
其次,需要学会质疑。比如,下雨的时候,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有人说这是雷公发怒了,惩罚坏人来了,真的是这样吗?科学课告诉我们:闪电是一种光,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此外,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思维逻辑上的误区和偏见。很多时候,我们在听到看到一些判断前就已经带着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偏见,甚至可能带着偏见去寻找结论。
希望同学们在听到他人或自己论证某些问题时,能冷静思考一下,坚持科学精神,培养自己的审辩式思维,不被任何“权威”或者“主流”的声音裹挟,做真正的智者!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