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雪--2020-2021-1第十五周国旗下讲话(1-3年级)

2020-11-27

二十四节气——大雪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二十四节气——大雪,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大雪节气的由来和特点。

每年12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那我们的劳动人民也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创作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学会了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我们就能很快的记住二十四节气了。所以,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文化是多么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啊,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并传承下去的。

那如增强我们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呢,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要热爱祖国,首先要有一颗爱国的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掌握一技之长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三)平时多阅读关于中华文化的优质书籍,从“黄金屋”中学习到更多的中华文化知识,比如,我们平时的每周一诗,国学经典等。

同学们,让我们从日常做起,细细品味这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教育世人的国学经典吧!感受我国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用我们的言行去守候这片沃土,守候民族精神万古长青!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