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20-2021-1第十周国旗下讲话(4-9年级)
2020-11-3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主题的意思是任何事情,有目的、有计划去实施就可以成功,否则就要失败,说明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对事情的重要性。
结合古语《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来欣赏一个关于计划的故事。(观看视频57秒)
从刚才的视频里,我们知道方法和途径的重要性,好的方法是干好事情的重要保证,好的计划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好的计划,包含哪些内容呢?接下来,再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10分钟提高效率》。
(视频展示内容)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舒瓦普向一位效率专家艾维利请教,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艾维利声称可以在10分钟内把公司业绩提高50%,接着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白纸,说请在这张白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舒瓦普用了约5分钟时间写完了。艾维利接着说,现在请你用数字表明每件事的次序,舒瓦普又用了5分钟做完。艾维利说这张纸就是我要给你的,明天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张纸拿出来做第一项,然后依次一件一件做,直到做完,你可以每天这样做,直到你相信这个方法有价值时,请将你认为的价值给我寄支票。一个月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2.5万的支票,并给他的员工普及这样方法,5年后,这个不为人知的钢铁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独立钢铁厂。
看了故事,我们不得不产生疑问:为什么计划有这么大的作用?效率专家的方法关键在哪里呢?答案产出:计划是组织实施的纲要,有利于弥补变化中带来的问题;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与目标;有利于组织效率……
的确,有计划地工作、学习,能够较好地防止方法上的不当,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地推动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还必须有严密的计划性和根本的任务性。因此,我们学习的计划性内容可以从以下5个“W”和1个“H”来阐述:
(W)要阐明为什么要做计划,这可以让自己清晰的认识,做计划的毅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W)要阐述做什么,也就是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比如例如:计划读几本名著,积累多少单词量等等。
(W)计划要阐明何时做,也就是要规划计划当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进度。
(W)计划要阐明何地做,也就是要明确计划实施的场所,这就确定了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
(W)计划要阐明谁来做,我们学生制作的个人计划,应当一件件由脚踏实地完成。
(Y)计划要阐明怎么做,也就是要说明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
结合以上六点,再次用上《礼记中庸》中的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既要有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又要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拿出具体的工作计划,扎实行动,取得实效。这样,我们就能够较好地防止方法上的不当,出色地推动工作。
同学们,在《10分钟提高效率》故事中,效率专家就是抓住了以上这些关键要素,即时即地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马上完成这些内容。我们能否根据自己的学习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呢?假如,我们也能做到有计划地实施工作,相信我们走上学习的“快车道”,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