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2020-2021-1第十五周国旗下讲话(4-9年级)

2020-11-30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24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它可以帮助农民伯伯更好的开展农作物种植活动,也可以更好的帮助人民了解自然,休养生息。当下,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多多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二十四节气分别有哪些。有一首节气歌就可以帮我们了解和记忆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节气之一      大雪。现在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视频:

“大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通常是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大雪,顾名思义,因每年到了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很大、范围也广而得名。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是因为积雪融化时增加了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故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在大雪节气到来时,我们要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以及坚持运动。还要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粥、汤等。

关于大雪时节的习俗也有很多。在北方地区,凡是遇到下雪天,很多人都有赏雪、踏雪和堆雪人的习惯。另外,有民间谚语说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所以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数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古时候,人们还会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祭祀活动。此时正处于大雪时节,每年此日清晨,村中各家都准备好丰盛的早餐,最重要的是要煮一个猪心,作为在饭前特别祭献给“牧神”的心意。

二十四节气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在国际气象界上,二十四节气还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宝贵的文化。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抽时间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去了解二十四节气中其他节气的相关知识,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